現代人生活壓力大、步調快速,持續疲憊成了許多人的困擾。如果你常常感到力不從心、精神難以集中、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元氣,甚至出現睡眠障礙、肌肉及關節疼痛、頭痛、喉嚨痛等身心不適,就要留意慢性疲勞症候群(CFS)的可能性。本文介紹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、誰特別容易有這些慢性疲勞症狀,以及可以留意補充那些食物和營養素來幫助恢復活力。
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
圖/Pexels
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?
慢性疲勞的主要特徵是長期感到疲憊但是找不出原因,經休息也無法改善,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、學業或工作。醫學界指出,慢性疲勞有多個主要的症狀,若符合其中數項,且持續三到六個月以上,就需要特別注意了。
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主要症狀
慢性疲勞的主要症狀,各個醫學機構有略微不同的看法。彰化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列出八個主要症狀,並認為若符合其中四項,持續六個月以上,符合慢性疲勞的要件:
- 記憶力或專注力減退
- 運動後疲勞超過 24 小時
- 睡眠無法恢復疲勞
- 肌肉疼痛
- 多處關節痛但無紅腫
- 頭痛型態或嚴重度改變
- 頻繁喉嚨痛
-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疼痛
慈濟醫院則列出以下八項,並認為要符合其中六項長達三個月算是慢性疲勞:
- 經常頭痛
- 肩頸肌肉痠痛
- 頸部淋巴結腫大
- 注意力無法集中
- 每天都覺得工作很累
- 精神狀況不好,情緒低落
- 睡眠品質不佳、常睡不安穩
- 無法集中注意力,因而影響上班或上學
特別容易感到疲勞的族群
一、30歲至50歲間青壯年
慢性疲勞症候群多發生於30至50歲的成年人,這個年齡層正處於事業與家庭高壓期,體力與心理負擔容易超載,導致疲勞感長期無法緩解。此族群常感到即使充足休息仍無法恢復精力,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。
延伸閱讀:WHO 調查顯示 75% 的人處於亞健康!3 招帶你日常保健讓健康常駐
二、女性
女性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比例遠高於男性,約為2至4倍。這與女性荷爾蒙變化、免疫系統差異及生活中承擔多重角色壓力有關。女性易出現慢性疲勞相關症狀,如睡眠障礙、疼痛及情緒波動,需特別關注與及早處理。
三、在高壓環境下工作者
長期處於高壓力與緊張工作環境的人,因持續心理壓力、長時間工作與缺乏適當休息,極易導致身心過度疲勞。此類族群包括醫護、服務業及其他需輪班或高強度勞動者,易出現慢性疲勞症狀並損害健康。
疲勞族注意補充這些營養
想要恢復活力,可特別留意補充這些食物和營養:
維生素B群
維生素B群是由多種水溶性維生素組成的群體,包括B1、B2、B6、B12、菸鹼酸、泛酸、葉酸和生物素,它們共同作用於人體,促進能量代謝、維持神經系統與皮膚健康,提升身體活力,對於長時間工作、運動員或精神壓力大的人特別重要。此類維生素可以透過補充全穀類、豆類、蛋、肉、魚和深綠色蔬菜來攝取。
鐵質
鐵質是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,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,以及氧氣的輸送與利用。常見於女性的缺鐵性貧血亦容易產生疲勞感。攝取富含鐵的食物如瘦牛肉、豬血、紫菜,可增加紅血球攜氧能力,幫助維持精神與活力。
抗氧化物質
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皆具有抗氧化作用,其中維生素C能幫助鐵質吸收,進而幫助維持精神與活力。可多吃金黃奇異果、木瓜和草莓等水果與蔬菜來補充維生素C,維生素E則多存在於堅果、植物油、綠葉蔬菜和全穀類中。
慢性疲勞相關常見問答
慢性疲勞的主要症狀有哪些?
慢性疲勞的主要症狀,各個醫學機構的看法略有不同,但多與專注力或記憶力減退、頭痛、睡眠品質問題、肌肉痠痛、淋巴結問題有關。
怎樣才算是慢性疲勞?
正常人多多少少在工作後、運動後感到疲勞,甚至一覺醒來後仍覺得沒有休息到。那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是需要看醫生的疲勞?各個醫學機構的標準略有不同,但要件大多包含找不出成因的疲勞感、八至九個慢性疲勞主要特徵中出現四到六項以上、持續三到六個月以上,已經影響日常生活、學業或工作。
哪些生活習慣能預防慢性疲勞的發生?
預防慢性疲勞的生活習慣包括:保持充足且規律的睡眠,睡足7至8小時,並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,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或攝取刺激飲料。均衡飲食,攝取豐富的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補充能量和抗氧化。適度運動,如散步、瑜伽等,促進身體代謝及血液循環,有助舒緩疲勞。做好壓力管理,通過冥想、深呼吸、興趣愛好等方式放鬆情緒,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壓環境。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,避免過度勞累,及時休息,這些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慢性疲勞的發生風險,維護身心健康。
優尼康關心您的健康
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對生活產生深遠影響,若經常感到無法解釋的疲倦,且伴隨記憶力減退、睡眠障礙及長時間運動後持續疲勞,應提高警覺並及早求醫。均衡飲食和營養補充,是戰勝慢性疲勞的第一步。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,歡迎加入優尼康官方 LINE@,與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讓身體常保健康狀態。
參考資料
資料一、疲勞無法解釋?慢性疲勞症候群
資料二、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/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(ME/CFS) – Symptoms and causes – Mayo Clinic
資料三、休息後還是好累、總是疲憊提不起勁?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
資料四、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(ME/CFS) – NHS
資料六、4招預防慢性疲勞,拒當疲勞戰士!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
» 更多推薦:
提升蛋白質吸收率的 7 個秘訣,選對時間與食物組合很重要
【2025】涼感床包推薦 TOP 5 評價排行|真實好評全收錄!
【黃冠華醫師】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攝護腺癌治療新選擇